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k1体育组织上派来了年轻人——浙江三位青年党员的“田野答卷”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7-03 23:42:39   浏览: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7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组织上派来了年轻人——浙江三位青年党员的“田野答卷”》的报道。

  他们是“80后”“90后”“00后”,是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选调生“村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党员。乡村振兴路上的他们,扎根泥土“墩苗”,青春的步伐愈加坚实;开辟致富新路,群众笑脸是最好的回报。

  仲夏之夜,微风习习,月上树梢,银杏林郁郁葱葱。在浙江省仙居县溪港乡塘弄村,写生的大学生三五成群,热烈讨论着。一旁的民宿老板陈海丰正在收拾学生们用餐后的碗筷。这是村里今年迎来的第3批大学生客人。原本留守老人居多的小山村,如今充满了朝气。

  2021年8月20日,丁力杭作为组织部门选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从省城杭州来到200多公里外的塘弄村。此前,他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村里的绿水青山让人身心愉悦。然而第一天入户走访,却让他犯了难:千余人口的村子常住人口不到200人,且多为老人,严重缺乏劳动力和青年人才。

  “没有人气,谈何发展?”他沉下心调研。看着特色民居、绿树傍村、流水潺潺,他有了思路:“可以搞写生基地,肯定火!”

  2022年元旦刚过,丁力杭邀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朱泽飞来到塘弄村现场办公,确定了设立写生基地的意向,并写入教学计划。同年8月,写生基地正式授牌成立,吸引首批120余名艺术系学生前来写生。

  “大巴一辆又一辆,人下来一拨又一拨,过年都没这么热闹!”塘弄村党支部书记王乃升回忆说。如今,每季度百余名学生到访塘弄村,已成常态。

  有没有可能形成产业?丁力杭又行动了起来。他经过市场比对,引进了省农业科学院“心香”小香薯,引导建立共富工坊进行规模化种植,并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引进视觉和光谱分析技术设备剔除有“内伤”的香薯,提升质量;他牵线推进溪港乡与省供销社合作,促成保价收购协议,还建立电商孵化中心,彻底打消了农户的顾虑。

  2021年,塘弄村试种小香薯5亩,随后在全乡推广。今年,溪港乡预计出产小香薯22万斤,销售额可达55万元。近一年里,塘弄及周边村庄常住人口回流近百人。

  丁力杭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员。他表示:“共富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努力,让这方群众更有获得感。”

  “黄老师,我家的红美人果树上长虫了!快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早晨6点半,“90后”科技特派员黄秀的一天在果农一通急促的电话求助中开启。驱车出门,1小时40分钟的车程,曾经需要导航的路线,如今已烂熟于心。

  她是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21年10月起担任台州市科技特派员,首站派驻仙居县横溪镇。

  徐仁福在横溪镇联盛村承包了60亩土地,种植江西马家柚、温州蜜柑、金秋砂糖橘等柑橘品种。其中1000多株马家柚由于品相和口感不好,价格一直上不去。

  k1体育

  黄秀刚到徐仁福的合作社,就在柚子林里待了一下午。恰逢产果时节,她发现小食蝇危害导致落果严重,防治比较棘手。在对全镇柑橘种植情况进行走访调研后,她以徐仁福果园为示范点,申报了科技特派员项目。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黄秀几乎每周都往徐仁福的果园跑。为了提升果实品质,她指导徐仁福在果实膨大期增施高钾复合肥,在中后期实施果实套袋防治虫害,并一改往日的蛇皮袋包装,设计专用包装箱,打造了仙居徐富记红心柚品牌。2022年,马家柚的售价从原先的每斤4-5元涨到8-10元,亩均增收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翻了一倍。

  马家柚的翻身不是个例。派驻横溪镇以来,黄秀走遍全镇橘园,更新果园老品种,扶植试种葡萄柚等新品种,针对干旱、雨季等特殊天气,提前给出应对预案……

  “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她总是一通电话就来了。”坎头村合丰水果合作社负责人陈斌荣线月,黄秀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委员会评为优秀员。“我在农村出生,明白土地对农民的意义。”黄秀表示,扎根土地,护农护果,乡野里的青春很有意义。

  “00后”选调生周超:“泥土味”是成长的味道蓼溪之畔,古村李宅。从千年古民居向东南方步行一里路,是两排正在拔地而起的新房,村民李超群的新家就在西边第一间。眼下,他和妻子正在讨论房子的装修方案。

  李超群新房所在的水堆堂区块,是李宅古民居的配套工程。此前,为了配合村内古民居修复,部分村民搬出了老房子,成了缺房户。2016年,上级下来15亩土地指标,但由于古民居规划调整等历史遗留问题,屋基安排的事被搁置了。随着人口增多,李超群一家五口挤在37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00后”选调生周超是仙居县田市镇李宅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到任时,恰逢水堆堂区块屋基问题重新启动。在村民代表会议上,15户申报建房的村民因为屋基分配选择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我不是本地人,语言不通,看到这样的阵仗有些不知所措。”会后,周超了解到,因为屋子朝向和间数都各有不同,大家都担心自家吃亏,各不相让。

  “房子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怎样让屋基分配公平公正,是村里的头等大事。”想到这些,周超心里的紧迫感顿时就上来了。接下来的时间,周超白天跟着村干部走村入户,听取村民意见,晚上回镇里和老同志研究政策、学习取经,最终和驻村干部一起拟定了级差排基的抽签方案,并邀请了公证处人员进行现场公证。

  “抽签择位公开透明,两轮抽签也保证了公平,年轻人的脑子果然灵光!”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洪武对周超的点子赞不绝口。

  择位以后,来找周超的村民明显多了。但确定择位只是第一步,填写审批材料又让很多村民犯了难。

  面对村民的求助,周超将审批材料分类,按照顺序制作了一个简洁易懂的模板,并在易错处标记注意事项,极大提高了填写效率。

  今年3月,审批材料通过,建设许可证下发,水堆堂区块正式立柱动工。乡亲们也越来越把周超当作“自家人”。

  “入村一年来,我觉得身上多了点‘泥土味’,跟群众也走得更近了。”周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