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在现k1体育场丨京津冀灾后重建一线见闻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17 06:24:55   浏览:

  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郭佳丽 汪宁 刘经宇 朱冠安)王月娥家挂在墙上的日历定格在7月30日。日历下方,堂屋墙壁上的洪水印迹足有1米多高,清晰可见。这是洪水在此处流经的痕迹。

  今年“七下八上”主汛期,受台风“杜苏芮”和亚热带副高压的影响,京津冀等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强降水过程,导致多地出现内涝、山洪、地质灾害。

  暴雨前三天,王月娥还在外面放羊,村委会通知撤离村庄时,她和老伴惦记家里养的100多只羊,把羊赶到了村委会的二楼。王月娥决定先离开,老伴留下来照顾羊。“要不是大队让我们赶上去,羊可能全都淹死了,现在死了一小半。”

  8月11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防汛救灾暨灾后重建”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河北省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388.86万人遭受洪涝灾害,房屋倒塌4.09万间,严重损坏房屋15.55万间。下一步,河北将依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286号),对农作物、专业养殖和经济林,住房,无法转移的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三大类水毁损失,按照程序做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

  北京房山区是本次特大暴雨灾害导致人员财产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房山区河北镇李各庄村的谢秋芬家的房子被鉴定为可修缮房屋。去年4月,她家新建了两间房屋,按照婚房标准进行装修,花了13万多。这是她给儿子准备的婚房,定好的结婚时间是今年9月30日。

  “暴雨来之前几天,村里发布了通知,说危房不让住人。”靳云说,7月30日,她又接到通知,说形势比较紧张,让村民们赶紧撤离,只许进,不许出。“只说让村里人搬,也没说让企业搬。我们干了30多年,那么多机械器具,又能往哪搬呢?”说着,她眼眶泛红。

  不仅靳家堡村,相邻的东杨庄乡也有不少企业受损严重。资料显示,东杨庄乡工业以铸造加工、五金加工、塑料加工、服装展示架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31.2亿元,拥有工业企业2027家,职工15601人。

  根据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财政补偿资金管理规定》,国家蓄滞洪区运用后,区内行政事业、公益事业单位的公共财产和设备的水毁损失,以及区内各类企业和公共设施的水毁损失不属于本规定的补偿范围。

  这场暴雨让京津冀等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除了靳家堡村堤坝外的厂房受损严重,护村堤内的村民们却幸运地“逃过一劫”。

  程晓陶说,靳家堡村以使用围村埝形式增设安全区,并不罕见。围村埝可以将蓄洪区内的村庄尽可能保护起来(有碍行洪除外),做到分洪泄地不掩房。目前,有些地方在重建规划中已考虑增建这种形式的安全区。

  北京门头沟苇甸村村民马玉平向记者提供了一段7月31日自家门前河道洪水漫向家中的视频。她指着视频画面向记者介绍,洪水下来时,村里有座占用河道的违建房,一定程度上挡住了洪水正常倾泻,k1体育导致洪水漫过河道,冲向了马路,直至冲到路边村民的房屋里。

  房山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平表示,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是“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大石河、拒马河山区洪水峰高量大,规划的控制性工程至今尚未建设,洪水不加控制下泄,对下游造成较大洪水压力。小清河分洪区(北京部分)在此次洪水中虽没有启用,但也存在安全区没有围闭保护、分洪区内存在行洪障碍物、安全避险设施老旧等问题。大石河燕房组团段堤防未达到规划标准。

  王平称,推进小清河分洪区安全建设,为应对超标准洪水奠定基础。一是编制《北京小清河分洪区高标准建设管理运用工程规划》,针对“23.7”洪水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快蓄滞洪区围堤隔堤等工程建设,补齐分洪区工程短板,优化蓄滞洪区布局,完善小清河分洪区工程体系。二是配合市水务局加快推进北京小清河分洪区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力争将相关成果纳入海河流域防洪规划。

  房山区张坊镇穆家口村的村民张玲和老伴在拒马河河岸原本经营一家农家乐。退休后,老两口搭上半辈子的积蓄,于去年租下了两层小楼。咖啡机、制冰机、影音设备……装修和房租一共花了四五十万元。

  10月14日,张玲告诉记者,根据定损标准,她家的房子被鉴定为修缮房屋,按照每户三万元补偿,将分三次发放。按照估算,多个房间基础维修、装修下来得七八万元,三万元远远不够维修费用,剩下的钱需自己解决。

  程晓陶认为,韧性提升的本质是增强辨识、防范、调控、抵御、承受与适应风险,以及从灾难中快速恢复、重建的能力。作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起点较低,大灾之后,尚难以仅靠自身力量实现快速恢复重建的目标,且不满足于仅恢复到灾前水平,而是希望基础设施能够重建至一个更高的水平,以更好满足支撑发展与保障安全的要求。因此,韧性还体现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制优势上,同时要将灾后重建作为补短板、强弱项,增韧性、减风险,拉内需、促转型的契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他说,大灾之后,人们不仅希望快速恢复重建,而且希望系统能够达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更高、更安全的水平,以免下次暴雨来临,又会重蹈覆辙。这种在快速发展进程中的韧性提升需求,不是仅仅为了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而是要在现实中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只求发展不顾安全”或“为确保安全而阻碍发展”的极端模式,最终都会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在两个极端间谋求均衡点,是城市韧性提升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多

  【央广网评】收花生“扬尘太大污染空气”?别让“瞎指挥”给农民添堵添乱!

  今年“七下八上”汛期,受台风“杜苏芮”和亚热带副高压的影响,京津冀等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强降水过程,导致多地出现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王月娥的家在东淀蓄滞洪区范围内,一栋由土墙、木梁、草顶筑成的房子,显然不具备抵御特大洪水的能力。8月1日凌晨2点,为有效应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在水库充分拦洪削峰、河道有效行洪的前提下,东淀蓄滞洪区启用。直到9月25日,海河流域大清河系东淀蓄滞洪区完成退水。洪灾过后,相关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人们的生活如今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央广网记者重访京津冀受灾地区。